食品与发酵工业

经济新常态下食品专业就业观及实际就业岗位研 

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4

一、背景

国家的繁荣富强与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息息相关,作为近14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令世界震惊,不管是经济水平还是经济结构都产生了巨大提升,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群众消费水平都有明显的增长,并且这种增长仍然持续进行中。我国食品工业国际国内均居第一,2015年全国食品工业产值达到11.3万亿元,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近六分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的经济规模仍然将处在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速度会有一定放缓,但是整体的经济体量仍然将逐渐增加。食品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不仅带动了大量的就业,而且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聚合点,通过食品产业的聚合作用,能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放大的市场经济体量串联起来,进而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就业岗位。高等院校食品专业培养的学生将作为中坚力量参加到整个食品行业的变革和升级当中。但是由于我国的学历教育分为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各个层次培养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出现差异化的现象,这是不同人才培养阶段的客观属性,但是由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也造就了不同的就业环境、岗位分工的不同。

二、研究的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状况,在本调研报告中综合运用宏观分析、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相关性比较,最后通过总结归纳法对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结果

1.食品专业学生的就业满意度

由下图(图1)可见高职食品学生毕业后,34.38%的人感觉到工作压力大,钱不好挣,21.88%的人感觉到工作环境不好,这两个因素占了一半,说明高职食品专业的学生进入市场之后,市场提供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职业发展不能满足他们的预期,这就表明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就业教育、职业规划还没有让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社会就业的现实状况和实际他们自身条件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匹配和不对等;专业不对口和工资待遇不满意两项占35%,由此可以看出食品专业的学生对专业与岗位的匹配性和工资的需求,并不是他们的主要诉求,而且只有8.75%的人认为所从事的职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这里显示可能我们在入学教育的时候没有把有些对某个专业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合理分流,从而导致就业以后所从事的专业岗位自己不喜欢,也有可能是就业的随意性过大,没有找好自己的职业定位而随意选择了一个岗位,导致自己的业务能力不能在当前工作岗位上施展,从而出现不喜欢当前工作的情况。

图1 工作后与自己理想中的差距有什么感受

2.食品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

由下图(图2)可见高职食品专业学生毕业后有64.2%的人选择两年之内有职务晋升的机会,27.16%的人选择三年之内有晋升机会,7.41%的人选择四年有晋升的机会,只有1.23%的人选择不知道。通过毕业后学生对职务晋升时间的选择可以发现,大部分食品专业的毕业生对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而食品产业作为民生产业在我国的地位尤其重要,不仅肩负着国计民生而且占我国经济总量的份额较重,从我校食品相关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确实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大部分同学对毕业之后的职位发展还是积极乐观的,但是这种乐观的实质性工资、待遇的体现还需要继续观察。

图2 你觉得多久可以有晋升的机会

由下图(图3)可见50%的毕业生选择未来发展潜力(包括企业与个人)作为自己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这也反映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的社会感知力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这个结果也说明我们仍然需要对学生的就业观进行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另外,27.19%的毕业生选择工资及福利作为自己择业的首要因素,20.18%的毕业生选择工作环境作为自己择业的首要选择。

图3 择业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由下图(图4)可以看出,22.86%的毕业生选择有发展前途的行业,说明毕业学生的眼光更长远、选择更理性;17.14%的毕业生选择能学到不少企业文化、增长社会阅历,也说明学生更加注重社会知识的学习,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16.43%的毕业生选择收入较高,15.71%的毕业生选择工作稳定、福利好,这部分学生的选择更现实,但是一定要评估好自己的能力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匹配度,如果对自己的条件评估差距过大,很容易陷入现实与预期误差过大的状态。另外,9.29%的毕业生选择专业对口、学有所用,说明大部分毕业生对专业的匹配度要求不高;9.29%的毕业生选择有利于今后的创业,这部分同学的目的性很强,具有明确的目标;8.57%的毕业生选择从事的工作有面子。

上一篇:消费升级背景下的食品品牌标志升级设计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